大概阅读时间: 1 分钟

通过此文,我希望能把各种诡辩以一种更浅显的方式归纳出来,以便及时在认识到对方诡辩(缺乏辩证逻辑)时回避。

zh也有些对诡辩的总结之类的文章,可以相互参考着看看(后面把这篇叫做对应文)

1、虚空、抽象论据,不符合事实的论据,先入为主的论据,等等。常见于阴谋论(把不确定的猜想当成论据),或者喊口号,墨守成规式的论据。然后从这些错误的论据出发开始诡辩。

2、偷换概念。诡辩中特别常见的手段。辩证是一个很看重理解语言含义的过程。而明确语言本身表达的主体含义对于某些缺乏理解能力的人而言过于困难。于是和这些人交流对方就会特别容易进入偷换概念的模式。

3、避重就轻。常见于推责式诡辩。

2、3对应文中都有更详细的解释。

4、歪曲扭曲他人的表达或者感受,断章取义或者扣帽子(扣帽子也是一种用帽子标签歪曲对方的表现)。对应文中的稻草人谬误以及轻率概括

举个例子,网上经常对自杀的人有种偏见:“死都不怕怕什么想不开的事情”。这其实就主观歪曲了自杀者的心理。自杀者往往是因为痛苦难以承受等原因而想不开,而不是因为“怕”。

5、歪曲因果逻辑,对应文中的滑坡谬误(其中一种歪曲因果的方式)。

6、各种绑架,道德绑架、情感绑架(对应文中的诉诸情感)、人情绑架、各种道理的绑架(中庸之道的绑架对应文中的诉诸折衷)等等

7、转移矛盾(或者问题的本质),相当于对应文中的红鲱鱼谬误以及诉诸人身。同时通过比烂等方式(以合理化诡辩者自己的错误)也是转移矛盾的一种(把矛盾转移到更差的情况/人上)。

8、不当类比 9、假两难悖论 俩都可以在对应文中找到,其中,不当类比也可以理解为“偷换逻辑”。因为每一种有效的类比,都有一个核心逻辑是相似的。如果核心逻辑的理解被偷换了,那就是不当类比。

最后修改日期: 5月 1, 2025

作者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