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阅读时间: 2 分钟

由于我另一篇东西写到了自由的概念可以是很抽象的。所以尝试写篇简单解释下为何“自由”的概念是什么。

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有直观的“自由感”嘛?就是那种直接能感觉到的——“这就是自由”的感觉。

这个问题如果往社会上去问,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正反答案。但从科学的角度,感知意识完全无法证明,能像视觉 直接看到东西”听觉“直接听到东西”,或者“直接感觉到痛苦感”、“直接感 觉到快乐伤心”、“直接有兴奋感欲望感等等”那样“直接感觉到”这个“自由感 具体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一些人会误以为自己有自由感,是因为,人是有被约束的感觉的,而人被约束的时候是有某种不适或者痛苦的感觉的。

这种不适或者痛苦,以及因此归纳出的“约束感”,对于感知意识而言,确实是直观具体的。是能“直接感受到”的。

而“自由感”必然比“约束感”多一个抽象层。因为没有体验过“约束感”,必然就无法体会和理解与之相对的“自由感”。

感觉到自由的同时,必然意味着摆脱了某种“令人不适的束缚”。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感觉“我好自由”的时候,是某次上补习班下课的时候。正因为有这种“补习班束缚”的存在,我才会感觉到自由。如果我没有报这个补习班,那么即使我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时间节点,我也不会觉得“自由”。毕竟我就感受不到这个束缚啊。

再举些例子——99.999%的健康人类都不会觉得活在陆地上呼吸是种约束,因为他们不会觉得不会觉得自己要呼吸氧气会对自身产生可归纳为“被约束”的不适或者痛苦。所以除了无法呼吸的人,他们都不会说“我因为要呼吸空气/氧气所以我不自由”。因为只要人类还是哺乳动物,人类就永远无法理解或者感受“能不摄取氧气”的那种自由感。所以人类不会去追求那种自由感,不会把那种自由感当成理所当然的。

同样的,一般人也不会觉得被自己要吃饭睡觉很不自由对吧,一般人也不会觉得自己被各种欲望限制了很不自由对吧。

束缚在宏观上是必然存在的,因为感知意识无法理解束缚不存在是什么样的。我们完全无法理解摆脱三次元的,在五维六维世界的“自由”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们完全无法理解 摆脱 次元世界 束缚 的的情形。在这种语境下的“自由”或者“自由感”,自然就是绝对抽象的概念。

这就诠释了自由的抽象性——对于感知意识而言,束缚在某种程度上是绝对发生着的。而感知意识对束缚所产生的痛苦或不适体验是不一致的,所以“束缚感”的具体感受也是可能不一致的。

当然我这里不是在否认“束缚感”的通用性。例如被绑着手脚,被困在小黑屋里,自身直观的各种基本欲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等等情况,都会产生束缚感。而这种束缚(感)所产生的痛苦不适,是全人类都通用的,人的感知意识都是具备理解这种束缚感的可能的。那么这种束缚感依然可以不是抽象的,依然可以具有共同被广泛具体理解的可能的。

但相反地,由于人是具有成长环境的差异以及性格认知上的微观差异的,所以一些束缚感就不一定广泛适用。最典型的例子,一些人觉得经常要呆在家里或者经常上班是种束缚,要到处旅游周游世界才能摆脱这种束缚;而一些宅男或者工作狂的想法却相反——他们觉得到处旅游反而是对自己专注度的一种束缚。一直能呆在熟悉的地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不会感觉到束缚,在他们眼中才是“自由”的体现。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两种人对束缚感,对自由的理解可以是截然相反的。所以为什么“自由”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是抽象不统一的。

理解了自由是抽象的,在理解上是充满偏差不统一的逻辑,那么理解“言论自由”这个概念的抽象性就能借用这个逻辑推理 出来。

(这段我打算以后再具体写了。其实也很好写,可以按照这些逻辑思路去分析:

1、是否存在一种极端可能性——一个人在实施 言论自由 的同时,会间接地影响另外一个人的“言论自由”。如果是,那么维护“言论自由”就是自相矛盾的,抽象的伪概念。

2、从“自由”中理解中必然涉及的“约束感束缚感”去分析。如果“自由”是以将来产生更多束缚感的可能性为代价的,那么这种自由就是自相矛盾的自由。

不难看出这两点挺好举例的。

最后,正如我之前一直所说的,要摆脱偏见,就要摆脱抽象的概念,或者让抽象的概念以宏微观化的角度统一起来,阐述具体逻辑。因为抽象的概念不具体地解释清楚,就会有“鸡同鸭讲而不自知”的情况。当感知意识之间产生源于无知的误会或盲目,那么就离偏见,就离伤害不远了。

最后修改日期: 10月 12, 2019

作者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